2024/12/30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8月,《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kaiyun全站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等系列部署和要求。校长作为学校育人实践中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的组织员、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引导员、教师何以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示范员以及教育家精神引领发展的协调员,在打通教育家精神从政策文本走向育人实践“最后一公里”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充分发挥校长组织员、引导员、示范员和协调员作用,推动教育家精神成为包括校长在内的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校长需要在政治定力、道德魅力、变革能力和kaiyun全站行动合力“四力”上下功夫。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是全体教育人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集中表达,但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六个方面并非处于并列的同等重要位置,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所展现出的国家立场是教育家精神的“第一立场”。校长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和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的组织员,在组织和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过程中能否站稳国家立场,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kaiyun全站。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校长首先应坚定政治定力。一是站稳国家立场来组织弘扬教育家精神,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大部署作为组织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根本遵循,将国家关于教育根本问题、教育根本任务等系列要求落实到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实践中,始终以国家立场来强化学校办学方向,自觉将学校发展方向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在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过程中站稳国家立场,将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第一要务”,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定力和学校全体教师的政治自觉,通过自身在学校管理和领导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影响力把教育家精神沁润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深处。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是新时代广大普通教师的职业画像,也是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业价值追求。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兼具“引导教师的教师”之领导责任,在推进教育家精神弘扬实践中担任引导员角色。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将领导者划分为超凡魅力型领导者、传统型领导者、法理型领导者三种类型,其中超凡魅力型领导者主要通过“信仰之光”将追随者吸引在自己的周围,而非任何机构或法定程序所塑造的某种基于法律的强制性。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的价值追求,作用的发挥本质上需要实现从“师德”底线的规定性走向教育家精神所倡导向上向善的引导性,这种引导性的实现需要校长以一种超凡魅力来铸就广大教师的“信仰之光”。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既要求校长作为一名教师自身要有“信仰之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者,做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带头人,坚持先学一步kaiyun全站、先行一程,率先以教育家精神指引自己的育人实践,主动将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对师生精神世界的浸润;也需要校长突破国家赋予的校长权力法定性所塑造的“命令员”身份,以超凡魅力型领导者为追求,将自我践行教育家精神和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从制度层面的法定责任转变为一种基于自身与广大教师广泛情感互动的道德自觉,通过自身对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行为塑造所展现出的道德魅力,铸就广大教师的“信仰之光”,在潜移默化的价值示范中,传导广大教师生成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丰富内涵的重要方面。创新与变革是一对孪生兄弟,创新的实现需要有一名善于变革的校长。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以及《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支持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这些新改革任务的推进与落实,无一不需要创新,无一不需要校长的变革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思想力是一种创新力”。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一方面,要求校长要具备“自上而下”的变革能力,善于将国家关于教育发展改革、教育家精神弘扬与学校发展改革结合起来,创新性地将国家关于教育发展改革以及教育家精神弘扬的新任务、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学校层面的实施方案,真正用学校改革之笔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答卷;另一方面,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变革能力,学校作为教育改革的基层单元,校长作为基层改革的设计者,在推动学校育人方式以及教育家精神实践范式生成为国家制度安排方面应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为更多学校和教师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育人实践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本。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践行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着力点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落脚点是通过“强师”为“强教”“强国”提供坚强支撑。从着力点和落脚点来看,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这一系统性工程中,引领发展是“第一要务”。校长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关键少数”,如何对内对外协调“绝大多数”,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助力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必答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小而言之,关系到千百个家庭的前途和命运。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学术之兴衰。”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既需要校长协调校内各方,按照《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所赋予的校长权责,与书记一道,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团结全体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以教育家精神汇聚起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群体共识,引导全校上下自觉形成学校事业发展之行动合力;也需要校长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以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胸怀天下”之气度打开校门办教育,主动与国内外先进学校、校友资源、社区社团以及家长等主体做好沟通协调与互学互鉴工作,以教育家精神之磅礴力量构建起学校事业发展之“共同体”,以学校高质量发展支撑起国家教育高质量体系之大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